第83章 慧眼,双双揭示谜底 (第2/2页)
闻见风听出其中有的挖苦的味道,但没介意:“我手里没有我国沿海的潮汐资料,无法验证我的判断,只能说说推测。”
姜凤旗性急,听不得客气话:“有推测也可以,如果有道理,再去核实。”
闻见风说:“我认为,蒋军侦察船反复停留、徘徊的区域,以及停留时间长的区域,就是它选定的、或者是在核实的登陆区,至少其中有它的目标区。”
池家声对闻见风的推测有点“不过如此”的感想了,说:“这是明摆着的情况,不用你分析我们也知道。问题是,台湾侦察船侦察的区域太多,航线拉得太长,究竟在哪里,要具体,否则我们怎么上报?”
闻见风朝着方根山说:“老高同志给我提了个醒,就是美军在朝鲜的仁川登陆战例,值得重视,让我来请教方政委。”
“高塬让你来问我?”
“是,就是刚刚的事。”
方根山笑了:“这个老高,亏他记得。当年朝鲜方向是我那个组监听的,这不错。但是,当时我们还没有开始全面监听美军的通讯,因此,没有搞到美军仁川登陆的情报,是事后了解的。”
“那请方政委详细介绍介绍。”
“作为典型战例,池家声同志也应该清楚。老池,你说说吧。”方根山指指池家声。
池家声不推卸,说:“好吧,说就说说。美军在朝鲜的仁川登陆,是典型的利用潮汐规律实施的突然袭击,而且,基本上很成功。老实说,从战例来说,绝对漂亮,绝对完美。”说着,池家声声音有些激动,猛地吸了口烟,喷了一团烟雾,不料想喷到姜凤旗的面前。
姜凤旗用手驱赶烟雾,调侃说:“老池要做爹了,学会卖关子了!”
“现在等着吃你的喜糖呐!”池家声羞红了脸,推推眼镜框,“好,我接下去说。当时美军预计到朝鲜在其它可以登陆的地方必有重兵把守,因此选定了几乎无人防守的仁川港。为什么金日成会如此大意?说起来这就是历史的巧合,严格地说是智慧和科技的较量。在朝鲜人民军眼里,仁川地区常年低潮,烂泥海滩纵深五千多米,两栖登陆舰难以停靠,登陆车更是无法上岸,因此疏于防守。但是,美军经过近海侦察,查阅这一地区潮汐的历史资料,再通过精确计算,得出仁川地区每年有三次大潮,潮差最大达到九米多。不仅如此,即将到来的九月十五号,按我国农历是八月初四,就有一次历史性的大潮,潮水将漫及防水堤,两栖登陆部队可以轻松地趁着涨潮突然地顺利登陆。结果,美军成功登陆,把已经挺进到釜山的朝鲜人民军拦腰截断,一下子改变了朝鲜战场的局面。”
方根山说:“利用潮汐搞偷袭的战例很多,但往往会被人们忽视。外国的不去说他,就是我国历史上也有非常成功的战例。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就是利用潮汐规律,舍弃港宽水深的航道,而选择水浅、烂泥滩长,但无重兵把守的地区,趁着大潮,实施登陆,结果获得了全胜。”
闻见风来了精神:“我听了你们介绍的这两个战例,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就是进攻方往往舍弃登陆条件好但防守相对严密的地区,而选择防守方误认为不利于大部队登陆或是登陆困难因而疏于防守的地区。”
池家声马上肯定:“对,这是利用潮汐实施两栖登陆袭击的出发点,也应该是我们破解的着眼点。”
姜凤旗好像想起了什么:“不知是哪位哲学家说过的,历史往往会有惊人的重复。说不定台湾国民党正在寻找仁川那样的登陆点。”
方根山说:“完全可能,我们也应该做这样的准备。美军不仅会提供各种偷袭案例,而且会利用现代化的侦察手段,向蒋介石提供各方面的情报,选择和确定登陆突破口与登陆时间,帮助蒋介石反攻,”
池家声说:“我完全同意方政委的看法。从去年到现在,美海军侵犯我领海、接近我近海实施挑衅和侦察的军舰已达一百二十多艘次,侵犯我领空实施侦察和骚扰的飞机也达一百八十多架次。美军的这些侦察中,有相当一部分围绕我沿海地区兵力部署、防空火力和防空雷达网,以及海上布雷、海上巡逻警戒,不排除搜集我沿海潮汐资料。”
姜凤旗说:“蒋介石想全面发动反攻,势必要从我沿海寻找突破口。那么,这个突破口他会选定哪儿?我们必须准确掌握,以便中央军委采取对策,让前线部队有所准备。”
池家声摊开双手,很内疚:“我们现在难就难在这里,大概区域是掌握了,但是现在还无法确定具体登陆点。”
“前线部队不可能全线设防,我们的责任就是要侦破它的具体地点。”方根山补充。
稍停,闻见风想了想,鼓起勇气,说:“方政委、姜科长,我有个建议,你们看可行不可行?”
“说,不要有任何顾虑。”姜凤旗挥挥手。
闻见风说:“即使我们暂时没有侦获‘国光计划’,但是,如果我们准确掌握了蒋军的登陆点,前线部队就可以提前布下口袋,照样能彻底粉碎蒋介石的反攻阴谋。现在,我们从美蒋派出的侦察舰船和飞机的轨迹中,已经大体得出其登陆区。要最终确认登陆点,我以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破解和验证:一是回过头去全面复查台湾派遣的所有特遣分队侦察、偷袭和登陆的资料,我分析这其中有相当一些是冲着侦察登陆点来的。同时重审被我俘虏的蒋军特工。第二,请求地方有关部门协助,认真查阅我沿海所有适宜登陆地区的潮汐历史资料,提供近两年的潮汐记录,而且必须经过科学验证。在此基础上,我想,我们一定能最终确认蒋军的准确登陆点。”
池家声听完,不觉对闻见风肃然起敬起来:“对对!是个好主意!没看出来,你想得挺周到,倒是整编研究专家的水平。二位领导,我觉得行,说不定还真能找到答案!”
方根山想了想,说:“可以考虑,在‘国光计划’尚未侦获前,不妨照此办理。”
姜凤旗快人快语:“是应该有两手打算。但是,有几个具体问题。重审蒋军特工俘虏,由谁去?那么多人,又分散在多处看押,时间和人力是个问题;再一个,请地方协助,不在我科的职权范围。”
方根山说:“办法是人想出来的。这样,既然闻见风对潮汐问题已有研究,思路也清晰,侦破蒋军登陆点的任务就交给特别哨,由闻见风同志牵头,具体负责。”
姜凤旗说:“我同意。但是,闻见风,你们哨的中心工作不能受影响。”
闻见风回答得很坚定:“是,姜科长。好在有柴小云副哨长在具体安排,而且现在尤勇已经完全能接替我,搜索和整理方面搞得也很好。”
方根山听闻见风提到尤勇,高兴起来:“这个尤勇倒真的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完全变了个样,本来我还准备再找他谈一次的,看来没必要了。”
闻见风刚想解释,姜凤旗嘴快,抢在头里:“我听黄楚良说,尤勇被秦局长狠狠地尅了一顿之后,又看了他母亲留下的遗书,在他们几个的劝导下,终于安心下来了。”
闻见风补充说:“是这样的,方政委。黄楚良组长做了很多工作。”
方根山没听明白,问:“他母亲的遗书?他母亲去世了?”
闻见风说:“不,是他生母在解放前留下的一封信。据说他父母亲都是我们情报战线的老地下工作者,解放前被组织上派去国外执行任务时牺牲了。”
方根山仍然疑惑:“那封信你看到了?”
闻见风回答:“没有,我也是听丁连和黄组长说的。”
方根山说:“小闻,你去问问尤勇,能不能把那封信拿来给我看看。”
姜凤旗说:“方政委,不大合适吧?毕竟是个人的私信嚒。”
方根山说:“不是让征求意见嘛。让闻见风去问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是革命先烈留下的遗书,正好是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最好的教材嘛!”
姜凤旗说:“这倒是。闻见风,你就去问问。”
池家声不耐烦了:“二位领导,潮汐和登陆点的问题就这样完啦?”
方根山回过神来:“没呢,扯远了。既然尤勇同志思想转过来了,小闻哨长又走不开,这个重审被俘蒋军特工的任务就交给尤勇。姜科长,你看行不行?”
姜凤旗说:“可以,考验靠考验他。临走之前你跟他好好谈谈。”
方根山说:“请地方协助的问题嚒,我马上去向梁处长请示,搞不好得当面向秦老爷子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