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慧眼,双双揭示谜底 (第1/2页)
“见风哨长,你去哪儿了?”颜页见闻见风从机房外走廊进来,马上问。
闻见风手里拿着资料夹,怏怏地走向屏风隔断的办公桌,说:“去资料室的,结果今天主任病假,白等了小半天。”
颜页用手指指桌上的两只馒头,“尤勇给你带的。哎,你一大早去资料室干啥?”
闻见风抓起馒头,边吃边回答:“查潮汐资料。”
“你怎么研究起潮汐来了?”颜页觉得奇怪。
“颜页,你看,台湾这几艘侦察船一直贴近领海线,在沿海地区来回跑,走走停停,我估计是在观测沿海的潮汐。”闻见风拿过一份地图,在地图上比划着。
颜页从桌子上抬起头,“不错,它是在观测潮汐周期和规律。见风哨长,不用你费这个神。”
“为什么?是编译组掌握了,还是我搞不出?”这回轮到闻见风惊讶了。
颜页笑了,“难怪有人背后说你是‘见风就是雨的万事包’!世界各地,包括我国沿海各港口、滩涂的潮汐规律是公开的资料,连普通渔民都懂。”
闻见风拉过椅子坐下来:“那你给我介绍介绍。”
颜页放下手里的活,转身对着闻见风:“好吧,满足你的好奇心。简单地说,这潮汐是有规律的。农历每月,记住,潮汐是按农历推算的,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之后的二三天必有大潮,就是潮水水位最高的时候;每月初八和二十三及其之后二三天是最低潮的时候。”
“就这么简单?”
“当然没这么简单喽,还要看地区、季节、时间,差别很大。有半日潮、全日潮和混合潮,就是一天有两次*和低潮,一天只有一次高、低潮,以及有时候是两次高低潮,有时候只有一次高低潮。而且每个月每次的高低潮来临的具体时间也不同。”
“照你这么说,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涨潮规律不一样,就是同一区域、同一季节的涨潮时间也不一样了?”
“是的。但是,相对于一个具体地区,比如某个具体港口,它是有规律的,有详细的历史资料。不但有关部门了解,就是每艘船舰也知道,否则如何安排进出港?”
闻见风听得很认真,也很仔细,眨巴着眼,问:“我还没完全弄明白。既然每个具体地区有详细的历史记载,潮汐有基本规律,那它蒋军为什么还要不厌其烦地派侦察船频繁反复地在我沿海侦察?仅仅这个月二十多天,就达到八艘次了。我已经查过海军组的侦听记录,前三个月合计达到二十三艘次,而且呈递增之势。如此频繁,我总觉得蹊跷和异常。”
“这说明两点,一,是蒋军观测潮汐规律,在计算登陆时间,就是哪几天哪个时段最适宜登陆;二是,说明离实施‘国光计划’、发动大规模反攻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闻见风听了连连点头,说:“我就是怀疑这个。但是,究竟它选择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还看不出来。”
颜页笑笑:“可以去跟池组长反映反映,他一定也在研究。”
“对。我这就去。”闻见风收起摊在桌上的资料,夹着资料夹,从工作机房中间的通道过去。半路上碰见高塬坐在柳青旁边,好像在讨论什么,就凑过去。
高塬的肝脏毛病经再次复查,暂时排除了肝癌的可能性,医生建议全休一个月,然后再做一次检查。但高塬坚持要求上班,姜凤旗与方根山商量,不安排高塬参加值班,只让他白天到工作房指导。
“见风哨长,借我的《工作日志》查什么呀?用完了?”柳青见闻见风来,想起昨天他来借《工作日志》,连忙问。
“啊,老高也在呐。研究潮汐。”闻见风笑着回答。
“小闻,你怎么突然查起潮汐来了?”高塬朝闻见风笑笑。
闻见风把手里的资料递给高塬,说:“我发现蒋军侦察船频繁反复地在我沿海侦察,怀疑是在侦察和观测潮汐规律。我不明白的是,既然大家都已经掌握了潮汐规律,已有详细资料,为什么蒋军还要来侦察,而且不厌其烦。”
柳青说:“它在选择和计算登陆时间。”
高塬说:“不仅如此,它还在寻找最佳登陆点。”
闻见风听后仍然没有消除心里的疑问,又问:“老高,沿海各港口、滩头都有历史记录,台湾海军也应当清楚,它还想找什么呢?”
高塬想都没想,回答说:“找不为人们所注意的区域,或者说在核实和验证历史记录中的特例。”
柳青疑惑了,转向高塬:“老高,听不懂,详细讲讲!”
闻见风也说:“对,说详细一点,我也长长知识。”
“我只能说个大概。你想,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大部分兵力要通过两栖登陆上岸,这就必须掌握潮汐规律,选择最适合登陆并且上岸之后有利于兵力展开的区域。但是,适合兵力展开的港口和滩头,他一定知道我军有重兵防守。谁都知道不是所有的海滩都适宜两栖登陆舰和登陆车靠岸、上岸的,更不是任何时间能靠岸、上岸的。既然潮汐规律人人都知道都掌握,公开的港口和滩头谁都清楚,为了达到出其不意,蒋军就想找他认为是被我们忽视的区域和时间。”高塬解释。
闻见风拍拍脑门:“老高,你这么一分析,就解释得通了。”
高塬又说:“现在蒋介石有美军顾问在指挥,他们一定会把美军当年在朝鲜战争中的仁川登陆战例教给蒋军的。”
闻见风疑惑地看了看柳青:“仁川登陆?”
柳青微微摇摇头:“我只知道个大概,说不具体。”
闻见风又问高塬:“老高,具体说说。”
“我也说不透。当年好像是方政委还是梁处长经历过的,具体要去问他们,或者去编译组研究室查查。”
闻见风听完,向两位说声“对不起”,拔起脚就去编译组。一到编译组,看见边纪钢,立即问:“你们池组长呢?”
边纪钢问:“找他什么事?看你气喘吁吁的样子!”
闻见风说:“向他请教潮汐规律和仁川登陆。他在吗?”
边纪钢用手朝里间一指:“在与方政委和姜科长研究案情呢。”
闻见不觉犹豫起来,自言自语:“嗯,在研究,不合适。”
“有啥不合适的?特别哨的哨长居然也有胆怯的时候!”边纪钢嘲讽一句,向里间大声说:“池组长,闻哨长找您!”
“进来!”姜凤旗替池家声回答。
“什么事?”池家声从厚厚的镜片后面睁着疑惑的眼睛。
闻见风不好意思地摸摸后脑勺,“姜科长、方政委,想请教池组长有关潮汐的知识。”
“哦?潮汐?”方根山仿佛是没听清,反问。
“你发现有什么反常吗?”姜凤旗对闻见风信得过,重视起来。
闻见风说:“只是有疑问。我发现台湾蒋军侦察船反复在我沿海侦察,从其航线看,几乎覆盖了除渤海湾的全部海岸,这显然是在观测我沿海的潮汐规律,为实施‘国光计划’寻找最佳登陆地点。”
池家声并没有感到奇怪,有点不以为然:“我们编译组研究室已经注意到你们哨和其他哨组侦获的情况,正在研究。”
姜凤旗却很认真:“既然闻见风同志找来了,就把这个案子分析分析。”
“小闻,你有什么看法?”方根山尊重姜凤旗,同意进行分析研究。站起来给闻见风拿把椅子,让他坐。
闻见风不客气,边坐边说:“我请教了颜页和高塬,有些疑问,看法还说不上。我发现,台湾侦察船在我沿海侦察时,不是直线航行,航行速度也不匀,还有明显停留和徘徊的痕迹,而且在各停留区停留的时间长短不一。我认为,它是在寻找和确定未来登陆突破口。”
对池家声来说,闻见风的“发现”和疑问太平常了,不值得大惊小怪,因此说:“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正在破解的是,蒋军究竟选定何处作为它未来真正的主登陆口、副登陆口和备用登陆口,而且,它究竟有几个登陆区?”
姜凤旗说:“这就又回到侦破‘国光计划’上来了。破解了这份计划,什么都清楚了。”
方根山说:“按照小闻同志的思路,搞清它侦察的重点,破解它选择的登陆点,无疑也是侦获‘国光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池家声眼里,闻见风是新兵,又是侦听员,不是搞研究的情报员,所以,多少有点小瞧他:“闻见风,你研究得还挺深的嘛,倒有我们研究员的水平了。来,你还有什么,一齐倒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