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二回 扯皮 (第2/2页)
众臣都说有道理。
潞王同意,当即命内阁写一份圣旨,让陈洪范拿着,前往南京议和。
话音刚落,有官员道:「启禀王爷,如今内阁只有马士英一个人似乎不妥,请王爷再许一人入
阁。」
「这话有道理。」潞王看了一眼马士英,想看他是什么态度。
马士英能有什么态度,好不容易能为内阁首辅,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不过他没有正面反对,而是道:「按照规矩,阁臣必须是翰林院出身,这杭州还有翰林院出身吗?」
翰林院出身的官员,都被杨承应在京师和南京一勺烩了,剩下的要么资历不足,要么威望不够。
「有,」那名官员道,「福建漳州府的黄道周,是天启二年的进士,后出任庶吉士。」
马士英愣住了。
娘的,怎么把这货忘记了。
潞王点头道:「资历的确够,可以准许入阁。」
「陛下……」马士英想开口说话,却被潞王打断。
潞王道:「此事就这么定了。」
「啊!呃……」马士英没办法了。
正要散朝,紧急军情邸报,送到了朝堂。
议事的时候,送这么一份邸报来,非同小可。
马士英亲自拆开一看,整个人都石化了。
「怎么?」潞王感觉情况不妙。
「回王爷,」马士英极力收敛内心的紧张,「前线来报,敌兵已经抵达塘栖。」
殿内一片哗然。
塘栖距离杭州只有六十里,仅一日的路程。
「苏州呢?」潞王忙问。
「初三,已经丢了。」马士英绝望的回答。
百官惊悚。
原来就在马士英因为监国问题、议和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杨承应一刻都没闲着。
他在南京,着手解决几个大的问题。
第一是大裁军,目标是投降将领麾下的兵丁,比如赵之龙和各勋贵的兵丁,巡抚名下的标兵等等。
比如田雄、刘良佐等军头们为了虚张声势,扩编部队数量都非常的庞大。
这样扩编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找弘光政权索要军饷,杨承应可不惯这个毛病。
给了一笔遣散费,再通过土地再分配,将这些裁下来的士兵安置在江南江北。
第二个事情,也是最大的事情,颁布和推行废奴令。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北方和南方出现了巨大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有扩大的情况。
比如辽东,常年养蛊,压根没有大地主,连中小地主都少。
后金为了短暂提高战力,一步到位,直接搞奴隶制,旗丁只负责打仗,种地都归奴隶。
这不算倒退,而是努尔哈赤作为李成梁家丁,深得明军军户的精髓,做出的相应改变。
朱元璋是设计制度的高手,军户依靠卫所提供农具、耕地、耕牛、种子,集中生产,突破小农经济低下生产力,一个人养活多个人。
但他的设计的模型,什么都是刚刚好,一旦朝廷发生变动,卫所制度出了问题。
只是老朱做梦都没想到,带头破坏卫所制度的人,正是他的龙子龙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