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关内的态势 (第2/2页)
而在甲申年间,清朝统治下的漠南蒙古草原约有九百六十个牛录,只不过蒙古牛录与八旗牛录不同,一般只有五十户,因此约么有五万户蒙古人可以供多尔衮调遣。
因为经过科尔沁等草原,多尔衮的命令是外藩蒙古三丁抽一,在杨各庄之战前后,这一万多人陆陆续续进入关内,让清军兵力再次超过了十万,而在京畿与顺军对峙后,多尔衮又下命令,大兴安岭以东区域,改为三丁抽二,以西的漠南各部,全部抽丁,让外藩蒙古的兵力达到了三万五千人左右,而这成为了多尔衮的生力军,并且迅速帮助清军占据优势。
在顺义和香河大营建立后,多尔衮率军尝试进攻通州,但没有取得战果,因此改直接进攻为对峙,然后扫掠周边。多尔衮发现,因为大顺的追赃助饷政策,关内的士绅对大顺有很强的抵触情绪,而顺军只是在直隶北三府实现了坚壁清野。
于是多尔衮改进攻各城为劝降诸城,听洪承畴等汉官的建议,打起了为崇祯皇帝的报仇的旗号,给了汉人士绅一个台阶下,很快直隶不少城市就归降了满清,为清军在最困难的时候提供了一批关键的物资和人力。
但李自成随即做出反应,随即通告全国,‘通行免追比’,赚回了不少民心。导致的结果是,满清的怀柔政策失去了空间,从招抚团结再次变成了四处劫掠。
而随着外藩蒙古三万多生力军的加入,多尔衮迅速改变策略,派遣阿济格向南,多铎向西,一路横扫直隶,摧毁大顺刚刚建立的秩序。多铎则试图截断京城与山西、宣大之间的联络。
虽然多铎没有实现战略目标,但牵扯住了大顺大部分的机动兵力,而阿济格则在直隶南部的大名府一带接触到了袁宗第部后,佯装败退,于邢台一带设伏,伏击了大顺来自南路的这支援军,致使其损失过半。
好在,袁宗第也是水平之上的将领,先假意命令朱明降军向山西撤退,自己来掩护,随即在清军被吸引西去后,立刻抛弃所有辎重,逃往山东,保住了九千老本部队,但也造成了大顺东征之后的第一次惨败。
阿济格虽然在此战之中受伤,但战果丰厚,不仅击溃了南路援军,还收编了南直隶一带的大量朱明降军,这些降军多是蓟镇、宣府一带的边军,在李自成的置换策略下南下的,待遇比较差,也不受信任,因此投降者极多,加上清军入关后俘虏的的一批,数量超过了三万,多尔衮将之独立建立一旗,称之为绿旗兵。
由此,在陕甘援军尚未抵达之前,清军已经占据兵力优势,即便陕甘主力抵达,双方兵力仍然大体相当。
袁宗第的失败,让大顺上下震动,清军甚至得到消息,李自成有意弃守京畿,放弃直隶,退去山西和宣大固守,而多尔衮对此非常满意,其实满清这次入关,并未有逐鹿中原的打算,他们只是想占领蓟辽和京畿,徐徐图之,多尔衮眼见目标将要达到,兴奋莫名。但也就几乎在同时,辽南清军惨败的消息传递而来。
大顺和满清都由此发生了战略变故。
“济尔哈朗那个蠢货,哪里当得起辅政叔王的差事,他一万八旗精兵,连群不知名的贼寇都打不过,损失了四千人啊,四千啊!几乎一旗精锐折损,咱大清何尝经历这样的惨败,应该严惩,严惩!”阿济格挥舞着完好的手臂,大声呼和着。
多尔衮并未组织,他并非支持阿济格的建议,而是利用这个鲁莽之徒的恐吓,震慑一下清军上下对自己心怀不轨的人。
他很清楚,入关战略出现迟滞,清军上下伤亡不小,自己的威望已经受到了挑衅,虽说还没有敢在这个时候挑战自己的地位,但若是打不开局面,自己这个高出济尔哈朗一头的辅政王,总揽朝政的权柄就要丢了。
济尔哈朗失败,反而避免了这一点,大家都降一等,还是自己独掌大权。
阿济格嚷嚷个没完,只是因为他想取济尔哈朗而代之罢了。
“阿济格,你别嚷嚷了。”多铎这个时候提醒道:“睿亲王能怎么办?难不成要命人拿下济尔哈朗吗?这个时候,最忌讳的就是盛京出乱子,你想逼反他吗?
你最好清楚,清河一败,失败的不只是他济尔哈朗,还有阿巴泰,还有那些两红旗的宗室。”
阿济格听了这话,立刻闭嘴。多尔衮这次出征,在人事安排上动了很大的心思,平日里与他作对的各方势力,大部留守盛京,而自己则带走了全国的精锐,他们肯定不敢作乱,而那些有胆子作乱,或者鲁莽的家伙,比如豪格、鳌拜、遏必隆这些人,他多尔衮又全部带在身边。
但如果这个时候问罪济尔哈朗,政治上的平衡就被打破,正如多铎所说,这次失败,盛京的人都有责任,闹个不好,他们这些失败者联合起来,把自己弄成叛逆。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