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磨刀峪 (第1/2页)
终大明一朝,文贵武贱,文官为难、羞辱武将的事层出不穷,很多军队,在勤王的时候,还遭到文官为难,导致军队哗变。虽说现在中原换了朝廷,但很多人积习未改,只不过这一次,唐通不用再给知府面子了,他简单收拾了衣服,骑马冲出了密云城,打开城门,欢迎援军进城。
“接风宴就不用安排了,给我的兵送去水、柴和草料........。”张鼐直接进了知府衙门,端起桌上不知原本属于谁的残茶,吨吨喝了几口,吩咐说道。
唐通立刻接口说:“不劳义侯忧心,卑职已经命令本部,先把自己的饭菜、草料送去招待,晚上之前,一切都会备齐。”
张鼐满意点头,问道:“密云情况如何,墙子岭情况又如何?”
唐通说道:“士兵家眷今天一早撤了最后一批,剩下的都是老百姓,一听东虏来了,才开始忙着离开。因此城内外显的忙乱了些。墙子岭入寇的虏骑,已经退兵了。”
“不是说虏骑上千吗,你随意就打发了,还报京城要援助作甚?”张鼐问道。
唐通可不敢说假话,他打开地图,指着墙子岭方向说道:“虏骑三天前从这里进关的,扫掠了潮白河以东的村子,曾有侦骑渡河探我密云虚实,被卑职斩首了六个,人头送京了。
但从昨天下午,虏骑便是大规模东撤,卑职立刻派人侦查,发现是墙子岭一带的磨刀峪血战不降,东虏应该是不知道磨刀峪兵马多少,恐被断了后路,才是暂且撤离的。”
“那磨刀峪有多少兵马?”张鼐立刻问道。
唐通说:“卑职知道的也不详细,皇上命边墙上的兵撤下来,墙子岭一带的士兵有撤来密云的,也有滞留磨刀峪的,若不算上逃散的,三百兵是有的,可东虏大举入寇,逃兵很多,因此卑职也拿不准数了。”
“古北口呢,可有动向?”张鼐问。
潮白河一条支流,就是从古北口入边墙,这也是长城上完整的城防体系之一,是山海关与居庸关之间最重要的要塞,历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理论上来说,从密云方向入寇的东虏,应该走古北口更方便些,那里也更适合大队进出。
唐通立刻说道:“说来也怪,古北口并未发现东虏行迹,卑职让手下亲兵一日两次与之联络,都是如此。”
张鼐微微点头,思来想去,说道:“你速派亲信,率三百人支援古北口,如果没有发现敌人迹象,两天后,把那里的守军接应下来,沿途毁坏道路和桥梁,待这里的战事一完,我们立刻退兵。”
唐通一听张鼐并不要死守,放心下来,立刻应下,随即就安排去了。
磨刀峪。
关奇跌跌撞撞的跑到了烽燧顶部,探出脑袋去,观察下面的态势。
磨刀峪随着长年的驻军,已经形成了一座不大的村落,两座烽燧屹立南北,因为居于边关,所有村子的土围墙很高,依靠一个千总的宅院,形成了防御工事,而村子外面,则是满地的篝火,入寇的骑兵此时正在宿营,还有手持火把的人在巡视。
关奇是个总旗,负责驻守墙子岭,原本看到东虏入寇,他就该直接逃回密云报信的,但却因为马匹被逃兵盗走,所以进了这磨刀峪,与最后一批撤离的军队汇聚到一起,与唐通了解的不同,这里只有四十五个士兵,最大的官就是关奇这个总旗了,其余的都去密云朝见新君,改换门庭去了。
但村子里的男人也被武装起来,女人们也参与防守,让这里看起来有二百多兵。
“至少有一千人,可能更多。”一个老兵在关奇耳边说道,他的脖子上裹着一块带血的布,两天前,关奇带上了十几个兵,夜袭了东虏的营地,烧了他们抢来的粮食和马车,老兵由羽就是在那场战斗中负伤的。
他们不知道的是,正是那场战斗,让深入到潮白河的东虏骑兵大队认为磨刀峪还有威胁,匆匆折返回来。
“上面的人听着.......。”正在关奇和由羽两个人低声讨论的时候,有一队骑兵到了近前,月光下,二人只能看到他们身上发射着的寒光,底下人喊道:“我是大清皇帝身边的护军统领鳌拜,先帝赐号巴图鲁,你们立刻投降,我保你们活下来。”
关奇轻咳一声,问道:“请问你是你们的第二巴图鲁吗?昨天还有人说,他是什么巴图鲁郡王的手下,你这个巴图鲁官大,还是巴图鲁郡王的官大?”
昨天的时候,双方就进行了一轮交涉,关奇发现,此次破口入关的主力并非满洲,而是科尔沁骑兵,领兵的统帅就是满珠习礼,满清皇太后的兄长,科尔沁的多罗巴图鲁郡王。
“当然是郡王为大!”鳌拜不敢造次,高声说道。
“嘿嘿,那你岂不是个傻鸟,老子连郡王都不降,降你这个什么狗屁护军统领。快些滚蛋,小心老子一箭射穿你的喉咙。”关奇骂咧咧说道,他低声问由羽:“你能射死他吗?”
“射中可以,射死未必,太远了,他穿着甲。”由羽拿出了角弓,仔细观察了一下,轻声回应。
“尽力去做。”关奇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