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定计拥立 (第1/2页)
沈犹龙听了这话,他站起身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
觉华岛早年经历了兵祸,此后虽有驻军,但本地的设施已经大不如以前了,大悲阁更是年久失修,这地面上的红砖都覆盖了一层泥土,在这间被当成书房的房间里,可以清楚的看到一圈被踩踏的反光的泥地,那是沈犹龙犹豫时,来回踱步踩踏出来的。
吴襄喝着茶,一声不吭,静静等待着他的反应。无论他同意还是不同意,吴襄都有应对的说辞和办法,吴家父子和李肇基三个人已经把这件事商量完了。
沈犹龙此时陷入了两难境地之中,作为一个读书人,自幼所读经史子集告诉他,天子驾崩,论嫡论长,都该拥立福王。大明朝从来就没有以贤拥立的先例。再说,潞王贤不贤的,还不是文臣们那张嘴吹出来的,当真那么贤,那群人就不会拥立他了,毕竟贤君必是明君,明君哪里好驾驭?
从大义名分和个人道德上来说,沈犹龙该拥立福王,但现实告诉他,他应该拥立潞王。
因为在来之前,他在松江会见过江南士大夫群体,那时讨论的是迁都,由于迁都之议,他与江南赋闲在家的士大夫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固的同盟,而这些人,多是因为东林党与老福王的爱恨情仇,选择拥立潞王。
而且,最近这段时间,随着争立矛盾的公开化,潞王派的声势逐渐压盖了福王派,原因很简单,江南士大夫多是东林,而带头拥立福王的马士英则被认为是阉党余孽,再加上还有一个监军卢九德在嚷嚷,马士英是不是阉党,也要被打为阉党了。
更何况,潞王福王被绑架,就发生在淮安,事发的时候,卢九德本人就在淮安,让他成为了最大嫌疑人。
因此,越来越多的实力派支持拥立潞王,史可法绝对不是第一个跳反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目前二藩争立的关键就在于,哪一位藩王被军队护送到南京,而今天吴襄带来了答案,这个人会是福王。
“我只问你一句,现在福王是不是在马士英的手上?”沈犹龙忽然停下了,问道。
吴襄直接摇摇头,沈犹龙随即如释重负一样,他不得不考虑的长远一些。拥立福王,就意味着日后的朝堂要与江南士大夫为敌,而如果扶持福王的这个人是马士英,几乎可以预见,日后的朝堂必然是两党争斗。
而如果并非马士英,不论那个人是太监,是某个地位比较低的文官,只要成功了,大明都是团结的。
沈犹龙在确定了这个消息时候,就要下决心的时候,赵文及端着那杯已经凉了的茶递给了沈犹龙,说道:“东翁喝些茶,润润嗓子,您的声音已经有些沙哑了。”
沈犹龙与赵文及二人搭档了十几年,彼此心有灵犀,沈犹龙立刻明白过来,赵文及这是在劝说自己不要过早下决断,而赵文及在堵住了沈犹龙的嘴后,问道:“吴大人,学生有一件事不明白了。
江南有马士英、卢九德拥立福王,您也拥立福王,江北诸镇,多受马士英、卢九德二人节制,您为什么不去江南找马士英呢,学生可不信,马士英不想当这个大明首辅。”
吴襄说:“我们的那位同僚,就是不耻与马士英、卢九德这些阉党合作,才找到了我们,才让我尽可能说服你沈大人。
试想,若是我们与马士英合作,他成为了首辅,日后阉党与东林在朝堂并立,党争不断,大明残存的力量全都用于内耗之中。到时候,别说光复中原,为天子报仇了。就是偏安南方,估计也做不到呀。
我们的意思很明确,虽说拥立福王,请沈大人当首辅,但事后并不与潞王派决裂,事实上,福王现在不知道谁支持潞王。
现在大明到了这个地步,团结,比什么都要重要。”
沈犹龙满意点头,更是对吴襄嘴里的那位同僚感兴趣了,只不过他也并未直接问,而是坐在一边,坐看赵文及与吴襄一问一答。
赵文及立刻说道:“吴家父子不愧是我大明擎天柱,如此识大体顾大局,真是我大明的福分。但您找我家东翁,不会只是让东翁当这个首辅的吧,下一步怎么做,您与那位大人,可是定了章程了?
现在粤军已经抵达觉华岛,加上藩军,一万多精锐悉听沈大人吩咐,您与那位大人,可是要让沈大人出兵拥立?”
吴襄呵呵一笑:“拥立在于声势和正统,出兵倒是不算什么。若是操作得当,几千兵,万把人就能搞定。到时候,我辽镇一力承担就是了。”
沈犹龙和赵文及脸色都是为之一变,若拥立之兵,全出自辽镇,日后的朝堂,辽镇必将跋扈,吴家父子把持朝堂,挟天子以令诸侯也说不定,若是如此,这次拥立,沈犹龙不仅不支持,而且会大力反对,哪怕是把朝堂交给阉党,那也是文臣治国,若是交由吴家父子操办,那就是武勋乱政,断然不可。
“福王在你们手中,你们有大义名分。辽镇是天下精兵,你们也就不缺兵了,还来找老夫作甚,难道老夫要做个船工,只管把你们送去江南吗?”沈犹龙淡淡说道。
吴襄连连摆手:“沈大人误会了,你以为,我们拥立福王,是我吴家父子要当第二个曹孟德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