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顺的实力 (第1/2页)
夏国相点点头,主动说:“伯爷,这勤王须得从速,咱们轻兵冒进,是为了朝廷,为了天子。而遭遇闯贼主力,师老兵疲,兵力薄弱,亦不稀奇。
前锋兵马,进行整顿,集结主力,徐徐缓进,这也是用兵之法。
怎么说,咱们都说的过去。卑职以为,李先生这话说的有些道理。”
吴三桂捏着呼吸,认真思索,过了一会问道:“可若是演这么一遭后,总要入关的,届时该当如何呢?”
夏国相无法回答,正如吴三桂说的那样,这个办法也就能拖延一时,半个月二十天的,并不解决根本。
于是二人同时看向了李肇基,李肇基哈哈一笑,说道:“平西伯,说句犯忌讳的话,你不以为,当真是能打过流贼,勤王救驾吧。”
“这......天下精兵汇聚,我大明........。”吴三桂原本是有信心的,因为他一直轻视流贼,但转念一想,自己这么些年一直来关外和东虏作战,辽镇和流贼作战已经是九年前祖宽率三千精骑入关了。
吴三桂意识到,自己对闯贼实力的了解,非常薄弱。但他也知道,闯贼已经不是九年前的闯贼了。
毕竟三年前,闯贼还是流贼,四处流窜。战阵取胜容易,搜缴覆灭很难。但三年里,闯贼先后占据中原和三边,如今横扫华北,已经变成了正规军,不能以流贼视之了。
由此,吴三桂抱拳说道:“李先生,你若知道闯贼内情,可否为我们辽镇剖析呢?”
李肇基呵呵一笑,说道:“在下经商多年,天南海北都有朋友,对闯贼实力也有些了解。”
“说的是,说的是。”夏国相忽然想起一件事,高声称是,见吴三桂不解,他对吴三桂说道:“伯爷,前几日我与几个镇将去沈大人那里军议,沈大人说起一事,说去年十月的时候,粤军新建,谈及北地局势,李先生便是已经知道逆贼李自成要僭越称帝了,还知其在新年初一称帝,国号为顺。
若非李先生在闯贼内部没有得力之人,哪里会知道这些。”
吴三桂一听这话,更是对李肇基多了些信服。
吴三桂说:“先生,事关咱们成败存亡,烦请不吝赐教。”
李肇基摆摆手:“伯爷万不可如此,李某也就是道听途说一些,信与不信,全凭二位自行判断。”
李肇基越是谦虚,吴三桂越是急迫,而李肇基也不藏私,把李自成所部实力告知于吴三桂。
按照历史记载,李自成完成了横扫华北和九边之后,实力已经不可小觑,其军队分为两种,一种就是被其成为‘老本’的本部兵马,这些兵马或是积年老贼,或是中前期收纳的官军或者其他流寇,战斗力不俗。
而这些兵马加起来,约有十八万到十九万的规模,当然,顺军此时南北皆敌,因此并非全部兵马都在京城周边。
袁宗第所部两万人在湖广刚刚击败了左良玉,北上河南镇压叛乱,在陕甘、河南等地留守有五六万人。
从山西一路征讨到京城,李自成在山西、河南、直隶都安排了人马驻守,约有一万六千人,在九边的宣府、大同等新降之地留守两万兵马。
如此林林总总算起来,顺军在京城左近兵马约有八万人左右,虽然一路征讨,很多明军投降,但多就地安置,随李自成进驻京畿的,只有宣、大的少量骑兵。
而大明一方了,辽镇吴三桂和高第加起来有四万多兵马,本地士绅组织了两万多乡勇,就算粤军和藩军全都到了,算上乡勇,也不过就是兵力对比一比一。
更何况,闯贼拥有西北和中原,有后方粮饷支援,而勤王军全部靠海运,如今正是三月换风的季节,海运根本就不牢靠。
李肇基告诉吴三桂的这样,都是历史史实,却也让吴三桂大为出乎意料,他是实在没想到,短短几年光景,闯贼竟然有了这种规模了,实力可不是不可小觑,简直就是远胜于己方了。
听了李肇基的话,吴三桂和夏国相都陷入了沉默之中,吴三桂左思右想,说道:“闯贼势大,勤王之事......或要重新定计。”
李肇基嘿嘿一笑,心道吴三桂果然是一个识时务的人,一听闯贼实力这么强,立刻就没有了与其作战的心思。
李肇基说:“若是平西伯所部不入关,怕是在朝廷那里交代不过去吧。”
“先生有什么良策呢?”吴三桂经李肇基这么已提醒,发现眼前这个年轻人成竹在胸的模样,立刻请教起来。
李肇基抱拳说道:“两位,接下来说的话,二位要是说出去,我是死不承认的。”
“放心就是,你我现在可是同进退,共富贵呀。”吴三桂说。
吴三桂是第一次见李肇基,亲近和信任是谈不上的,之所以如此愿意相信李肇基所说,是因为双方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吴三桂不想放弃多年经营的辽西产业,而李肇基也不想入关让军队有所损伤,双方目的是相同的。
李肇基说:“平西伯,以我所见,勤王是要做的,可这京城却未必守的住了。
咱们可是面临东西两面夹击,打退了闯贼,难道还能击败东虏吗?东虏若是听说关内大变,可不会坐视不理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