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回 箭在弦上 (第2/2页)
杨承应指着一片杂草丛生的河岸,无奈地说道。
“没人耕种自然就荒废了。”杨嗣昌道,“再者辽东百姓时刻与蒙古和女真冲突。能种地,已经是很稀有。”
自明朝收边,整个北方防线经常打仗。土木堡之变后,情况进一步恶化。
蓟镇幸运的是有戚继光,太平了几十年。
辽东历任总兵,包括李成梁在内,都不尽如人意。
“大帅,信使到。”祖泽洪策马禀报。
“哦,传他过来。”
杨承应拉住马缰绳。
就见祖泽洪领着一个身着甲胄、背蜈蚣旗的青年士兵前来。
不远处还有他的同伴。
“大帅,密信。”
士兵不是从背上的木筒,而是敞开衣襟,从衬衣里取出带有他体温的密信。
祖泽洪接过,用密码本翻译。
“敌走,蓟镇危。”
短短五个字,如平地一声雷。
杨嗣昌通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得出结论,这支军队已经被杨承应打造成一支组织严密的部队。
有监督军纪的督察队,有分析情报的参谋部,有搞渗透情报的特务连……
还有一直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千里目。
这么机密,应该是千里目发来的。
听到祖泽洪念出五个字,杨嗣昌好奇地问:“杨帅,请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敌走,指的是皇太极不在辽阳城。蓟镇危,指的是一支军队要进攻蓟镇。”
杨承应分析道:“结合前后便知道,这话指的是皇太极已经亲自带兵进攻蓟镇。”
杨嗣昌一听,坐不住了:“鞑子的精兵受到重挫,他们哪来的部队?”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
杨承应笑了一声,说道:“刘兴祚的汉军一直镇守凤凰城,没有动作。”
从那次见面之后,杨承应和刘兴祚私下一直没有断了联系。
这一次的消息,是他通过杨承应安排的潜伏在李朝北方义军的耳目,火速传递过来的。
内容很短,但刘兴祚相信杨承应能看懂。
“杨帅,还是攻城吧。”
杨嗣昌一想到上次的丁卯之变,整个人都坐不住了。
“不,现在反而要沉住气。”
杨承应摇摇头,“敌人越是不顾一切,我们反而要稳得住。小小的鞍山城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迫降城内的后金军。”
不只是打破八旗不可战胜的神话,还要得到一支经过长期训练的百战精锐。
同时通过迫降成建制的后金军,给后金贵族们一个暗示,将来大金亡了,他们不用跟着陪葬。
意义重大!
“你的意见是……继续围困?”杨嗣昌问。
“没错。我会派人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个消息报给孙督师,请他多加小心。”
杨承应说道:“何况就算我现在破城后撤走,士兵也来不及休整,百姓已经准备种地。”
这正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杨嗣昌叹了一口气,只能寄希望孙督师的英明决策,能抵御鞑子的入犯。
可是能抵挡得住吗?
杨嗣昌在心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