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回 被催促出战 (第2/2页)
杨承应一声咳嗽:“你们还是我的部下,忘了规矩。”
众人一怔,弯腰的、已经跪下来的,准备弯腰的,纷纷直起腰杆子,向杨承应抱拳。
第一批退下来的,基本上都是金州人氏。
杨承应一连转了三天,可以说,把退伍老兵所在的区域转了个遍。
顺便去了趟青泥洼,看了下盐场。
第四天,杨承应收拾一下,准备前往旅顺港。
位于旅顺港的市舶司,成立之初去过一回,后来一直没机会。
是时候去看一眼,顺便在那里等候李朝世子到来。
世子李溰(ai),出生于万历四十年,今年十五岁。
国王已经为他选好了妃子,只等婚期一到,就要行嘉礼。
早就听闻杨承应要得子,李倧便派世子出使辽东镇,顺便沟通一下双方的关系。
八月二十日,也就是后金围困海州的五天后,杨承应率众抵达了旅顺港。
第一个接待的,却不是李溰,而是督师孙承宗。
孙承宗得知海州被围,两路大军屯兵于耀州驿和西宁堡,却不救援,非常恼怒。
又听说杨承应留在金州,居然不北上抵达前线。
于是他坐船走天津卫,抵达旅顺港。
“杨侯爷,你可知道海州岌岌可危的消息?”
一见到杨承应,孙督师劈头盖脸的质问道:“你为什么不前往耀州,而坐视海州被围。为什么不率军与鞑子决战,你的大军可是训练有素。”
“孙督师,你不会以为我在‘养寇自重’吧。”
杨承应直截了当的反击。
“你……”
孙承宗就算这么想,也不好这么说。如今被杨承应反问,有些说不出话来。
“督师,军国大事岂是儿戏。”
杨承应说道:“要为朝廷尽忠,也不是不用脑子硬拼。”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孙承宗问。
“前番京畿之战,皇太极明明有一战之力,却选择抛弃大量物资而飞速离开。”
杨承应分析道:“他的目的就是滋生我军傲慢情绪,头脑一昏与他主力决战。”
“你手下大军难道不是训练有素?你在怕什么?”
“皇太极主力没有受损,胜败难料。”
杨承应说道:“如果我军胜,还好说。万一败了,好不容易得到的海州,及海州内的精锐就没了。”
“可是,海州这样一直被围困下去,也不是办法。”
“城内有粮食可供食用两年,还有大量的火炮,鞑子想要得到海州,可不容易。”
“你这样迟疑不决,哪有半点名将该有的决断。”
“大军在我,我说怎么做就怎么做。督师如果不服气,可以自提一军上前线杀敌,我绝不拦着。”
“你!可以,别怪我上奏朝廷。”
孙承宗霍然起身,拂袖而去。
比起袁崇焕的听话,杨承应桀骜不驯。
回去后,孙承宗冷静下来,觉得直接那样写,没有道理。
于是,他写了一份不一样的奏折。
直说鞑子倾国之力前来,杨承应兵少,请求朝廷调登莱军入援辽东。
这样一来,逼得杨承应不得不放弃前面的计划,选择北上与敌人决战。
崇祯看过之后,准了。
他没想到,由此引起了另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