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回 大争之世 (第2/2页)
杨承应忽然问道。
汤若望一愣,脸色一霎红一霎白。
糙!
杨承应忽然想起来一件事,英国支持的是新教,被罗马教廷视为异教徒。
汤若望一个纯正的基督信徒,怎么会认识新教的传教士。
“没有也没关系,只当我没说。”
杨承应赶忙翻过这一页。
他心想,看来只有等阿尔瓦雷斯再来,或者是另外找个商人。
汤若望却很好奇,问道:“侯爷,为什么要找英格兰的传教士?”
“额,想问一问英格兰的情况。”杨承应继续胡诌。
汤若望虽然怀疑,却没有再问下去。
由于,苽堡处于草创阶段,没啥可以看的。
告别了孙元化和汤若望,杨承应即刻骑马前往下一站,盖州。
与此同时,明廷对于如何处置杨承应起了分歧。
在写着“九思”的匾额下,崇祯怒气冲冲的看着跪在面前的臣下。
“你们都是大明的好臣子,就拿不出一个像样的办法来?”
在收到马世龙的奏疏后,崇祯赶忙召内阁几位大臣,督师孙承宗,兵部尚书梁廷栋等入宫。
但是听了梁廷栋给出的办法,崇祯更晕了:“要是像你说的那样,朕还用得着在这里发愁吗?”
“臣知罪。”梁廷栋弯腰磕头。
“徐爱卿,你怎么看这事?”崇祯扭头看向徐光启。
徐光启此时已是礼部尚书。
“陛下,臣以为此事虽大,却还没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徐光启奏道:“蓟镇防御空虚,才是当务之急。”
崇祯没说话。
梁廷栋道:“徐侍郎,你这话有失公允。什么叫还没到当务之急?再晚一步,关宁军就要被金州军收编。”
“那么梁大人有什么好的办法?拉拢关宁军?还是擒拿杨承应,又或者是对他明升暗降。”
徐光启一句句反问,把梁廷栋驳斥得哑口无言。
“陛下,臣以为唯一的办法是,立刻释放袁崇焕。”
钱龙锡出列奏道。
崇祯立刻从不说话,变成了怒容满面。
周延儒抓住机会,斥责钱龙锡:“你好大胆子,袁贼乃是陛下钦定要犯,你居然请求陛下把他无罪释放,是何居心!”
“臣绝无别的心思,只是提出这是最好的办法。”
钱龙锡不卑不亢的解释道:“趁着杨承应还没有正式整编关宁军,让袁崇焕继续带领关宁军,主要驻防蓟镇,可得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陛下,钱龙锡这是在包庇旧人!”
周延儒赶忙向崇祯奏道:“他与韩爌关系匪浅,而韩爌正是袁崇焕的座师。”
“陛下,周大人这是伪造。”
钱龙锡涨红着脸,与对方争辩。
“够了!”
崇祯气闷不已,让你们来讨论杨承应的对策,又变成了讨论袁崇焕。
殿内顿时一片安静。
“孙爱卿,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崇祯只能把希望寄托于孙承宗。
可孙承宗也非常的为难啊。
“陛下,臣以为不如派人把朝中弹劾他的奏折用箱子装了,送过去。”
孙承宗想了一下,建议道:“算是给他一个提醒,在徐徐想办法。”
“好,好吧。”崇祯叹了口气,只好应允。
不这样做,没有更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