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 偷袭过后,还是偷袭! (第1/2页)
对于现阶段的马谡来说,模拟战况功能能够给予的帮助已经微乎其微。
在历经了数十次大大小小的战役之后,他早已成长到即使不用模拟器,也可以与司马懿正面抗衡的高度。
更别说司马懿此刻被诸葛亮牵制在陇右地区,抽身不得。
放眼关中,就更没什么好担心的对手了。
很快,一场模拟结束,马谡x掉光屏,望着逐渐亮起来的天色,沉吟起来。
这次模拟的结果非常理想。
未来十日,在不主动出击的前提下,五丈原没有任何战事。
在连破斜谷隘口和五丈原之后,汉中通往关中的通道也随之被打通,驻守两地三千五百多名魏兵被全歼。
蜀兵也阵亡一些。
不过蜀兵数量却不减反增,从五千人来到六千五百多人。
汉、关通道畅通,意味着蜀军的后勤有了保证,后续部队可以源源不断地开进关中。
但很可惜,蜀军倾国之兵不过二十八万,除去留守羌地的五万羌兵,留守川地的五万人马,留守汉中的三万人马,以及镇守西线归诸葛亮统领的十一万人马,马谡可动用的兵马只有五万。
一旦形成消耗战的局面就等于必败;因此,为避免关中战场成为蜀军的绞肉机,马谡不得不以巧破敌,而不是以力破敌。
何谓巧?自然是偷袭了。
好在,五丈原沦陷的消息还没有传开,魏国君臣的关注重点还沉浸在陇右战场和陈仓道之中,朝野到处都流露着乐观的情绪。
所有知道司马懿能力的曹魏重臣,无不在口沫横飞地盛赞后者乃擎天一柱,大魏弦骨,必然能挫败蜀汉逆贼诸葛亮的攻势。
他们甚至还仔细统计了司马懿与诸葛亮的交手战绩
截止目前,两人暗地里用计谋交手三次,司马懿两胜一负;明地里在战场上交手四次,司马懿小胜两次,打平一次,小负一次。
由此可见,诸葛亮断然不是司马懿的对手。
在预料战事走向时,他们并没有忽略蜀汉另一个能人马谡,但据前线刚传回的消息,马谡此刻正被困在陈仓道中,上窜下跳,却无法破关而入。
如此,马谡便不足为虑了。
魏国君臣对局势作何感想,马谡并不知道,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挥兵向东,奇袭长安,活捉曹睿。
即使不能活捉,也要吓到他大小便失禁。
中策,挥兵向西,奇袭陈仓,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合围大散关,打通另一条通道与陈仓道中的三万兵马汇合。
下策,原地不动,在五丈原等候后续一万兵马赶来汇合,做长远打算。
马谡眉头紧蹙,快速分析起三个策略的利弊。
这时间他可耽误不起。
上策虽然能造成最大的轰动,甚至还可以立即逼迫司马懿放弃陇右,回防长安。但实事求是的讲,这个策略有些过于冒险了。
先不说长安城中的五千御林军都是曹魏精锐,长安所处的地理位置也不太支持这一军事设想。
更别说分布在长安周边的各路军马了。
长安位于子午谷北端入口的东面,潼关西面、渭水和洛水的南面,骊山的北面,属于进去容易出来难的地形。
若能速战速决攻下长安还好,若不能速战速决,势必会陷入曹魏各部兵马的包围圈之中。昔日的王允和吕布,便是因为操作失误,而被西凉各军阀围困在长安城中,进退不能,最终一死一逃。
综上:上策虽上,却不可取
中策的危险程度没有上策那么高,能够造成的轰动效果也比上策“攻打长安”略微差一些,但胜在稳妥,循序渐深,一寸一寸推进。
至于下策...马谡果断摇头,给下策打了个大大的“x”。
下策太磨叽了,简直是坐失战机。
除了诸葛亮,没人会这么干。
那么,就只有选中策了。
计议打定,马谡只在斜谷隘口留下五百士兵镇守,带上所有兵马(六千人),打上魏军旗号,离开五丈原,直扑八十里外的陈仓小城。
没错,他打算再玩一次诈城。
这次的诈城手段和上一次稍微有些不同。
那陈仓守将郭淮万万不可能想到,从背后方向过来的一支兵马,竟然是蜀军。
哼哼哼
一想到郭淮到时候目瞪口呆的神态,马谡就忍不住奸笑起来。
诈城偷袭,在任何时候都是最有效、最气人的打法。
所以,郭淮,我来了。
陈仓城,城头。
一脸沧桑的郭淮正在眺望大散关方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