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上朝 (第2/2页)
“嗯,很好。”皇上慈祥的笑容,对能办事有效率的人,他很高兴,赏赐点东西,问题也不大,若是能够赏赐多一点再占下梁的一城,那就更好了。
“宁王呐,朕赏赐你的金银珠宝,可曾满意?”皇上询问道。
一箱金子足足有二百两,箱子很小,但是东西却不少,他比孙义忠的赏赐,要好的多。
叶升猜测,皇上是想让他做一个只要财富的人,不要再去想其他的事情,用财富拴住他,不让他去想兵权和政权的事情,这倒是有一定的麻木作用。
“儿臣满意,谢过父皇。”叶升很敬畏的眼神,有带着开心的笑容,他说罢,皇上微微的点了点头,继续的说着,“朕任命你为大理寺卿,以后处理大理寺事物,替朕分担责任,你能胜任吧。”
“儿臣定当竭尽全力。”叶升说道。
后面的众大臣,有些还不知道,甚至以前的大理寺卿没有来,他们也没有人关注。皇上撤了大理寺卿,让原本的大理寺卿去了刑部,等同于直接降低了职位。
有苦说不出,皇上的决定,谁也管不了。之前的大理寺卿也明白皇上是想控制住叶升,才会用大理寺卿这个只能来查案办案的组织来让叶升管理,他只能怨命运的不公,自己的不争气,没有做出什么值得挽留的事情。
在场的大臣今日,算是都知道了叶升这个人的恐怖之处。不光是在太子之争中间游刃有余,还能够去打胜仗,大理寺领下这个职位,可谓是文武双全。
叶升的心里,对大理寺卿这个职位的理解,也很简单,这是他能够救出王宗平的一个机会,只要他开始查案办案了,王宗平的事情,他就能用一个很正当的理由放出来。
“朕还有一件事情,本月初十是一个黄道吉日,升儿,你觉得怎么样?要不就这天举行大婚?”皇上主动征求意见的问道。
“儿臣觉得可以,谢皇上赐婚。”这也是皇上早就和叶升说好的事情,如今,也不过就是走一个形势罢了,其他人,也只是让他们知道知道而已。
皇上等叶升同意了之后,向大臣们说道:“各位爱卿,良辰吉日,一定都要去捧场。”
“臣遵旨。”百官的声音,相当整齐,没有人反对。
这场婚礼,叶升觉得,实在是太有牌面了,皇上主持婚礼,百官所有人来参加,这真的……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做人能混到这个地步,才是真的混成了。
“还有何事要奏?有事奏本,无事就退朝。”皇上简短的说道。
“儿臣有个建议要说。”叶升没有回到位置上,而是主动的向皇上说了起来。
叶升的意思,并不是之前和皇上商量好的事情,皇上并不知道叶升是怎么想的,所以就准备,听听看,“升儿说来听听。”
“父皇,雍州城虽然刚刚拿了下来,但岐国和我们交恶,北边的战事就会不断的增多,虽有天险,却不是长期能够以此为屏障的方式,儿臣认为,应该在通往雍州城的道路上,沿路建造一条道,好让我们能够顺利的通往中原内地。”
“升儿你这个建议不错,朕这大蜀,无论是出兵还是收兵都有些太困难了,除了走大散关这一条道,都要进蜀道,,如果想扩张的话,确实应该建一条能够通往雍州城的道路。”皇上琢磨了琢磨,确实是这么一回事,但他没有着急肯定,而是先主动的询问了一句:“众爱卿,可有什么建议?这条路,修还是不修?”
“臣觉得暂时不必了吧。”谢太傅站了出来,主动的解释道,“如今我大蜀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都经不起折腾,臣觉得,还是休战,十年休战,换的国富民强,再出蜀地仿照汉高祖一统天下,陛下,请三思。”
“是啊陛下,建造这条道路,还请三思,耗费的人力物力,都太大了。”户部尚书站出来说道,他掌管户部,自是知道这件事情的困难程度。工部尚书也是跟着一样。
侍中张武反对的站了出来:“陛下,这件事情,我支持宁王,刚刚打下来的雍州城,若是被兵临城下,我大蜀的军队很难第一时间赶到战场,所以要想长期统治,还是需要建立一条道路,仿照丝绸之路,至少要能顺利的一路通往雍州城。”
“潘丞相,你觉得呢?”皇上看他们争议还挺大,于是便向潘葛询问了起来。
潘葛一般都是最后替皇上决定的人,所有人都知道,他很公正,不偏不倚,叶升之前,也是潘丞相和刑部尚书张继岚一同过去皇上才肯放心,可见,潘丞相的地位。
潘丞相一直都没有说话,听了皇上要听他的见解,他才主动的说道:“皇上,臣觉得,需要建。”
话音刚落,那几个反对建造的人,都仿佛泄了气一样,丧失了信心。
“哦?说来听听。”皇上对潘丞相的说法很是相信,他说出来,必然有道理,能够说服人。
“我们已经派了五万将士,折损了很多,收下了雍州城,如果不建一条道路,那么我们死去的将士,等于做的白白的牺牲,早晚有一天会被梁岐晋三国给吞并。当然,原因就是因为门很难快速的作出支援。第二的,眼下的情景,我们去造一个这样的路,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只要将出关的地方扩张就可以,并不需要铺路。第三的话,方便以后一统天下的格局,此三点,还请陛下抉择。”
“嗯……你说的不错。”皇上开心的笑了起来。他说的话,说道了皇上的心坎里。
“就这么办,六部的尚书,去商量一下,合力完成此事……”
几个尚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皇上和丞相都是决定了的事情,他们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是站了出来,认命的说道:“是,陛下,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