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参见巡抚 (第1/2页)
苏州府人文荟萃,市肆繁华,然而并不是人人都留恋其间,从四品知府升任为二品巡抚、加兵部侍郎衔的汪恒汪大人就没有这个心思,前不久一进苏州城,便昭告全城,汪巡抚亲自坐镇巡抚衙门,并且亲自处理佃户和业主纠纷、高利贷纠纷、家庭财产纠纷、土地兼并纠纷。
大乾的民生,上述问题颇为严重,进士出身的汪恒从知县、知府一步步爬上来,他深切意识到朝廷的律法存在着层层漏洞,比如高利贷与土地兼并,律法规定了欠债者可以拿土地赔偿放高利贷者,并且为了保障底层民众,还规定了高利贷超过了五年,放贷者不准利滚利、不准加息,而且,欠债者还有权三年内赎回土地。
这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其实在全国一千多个县执行起来是何等的困难,大乾的土地兼并已极为严重,汪恒连续几天处理下来,便发现民间甚至有借贷无文书契约的,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作为靠儒家学说跻身官场的汪巡抚,不可避免的也会拿儒家的条文来处理问题,其实在封建社会,律法很多时候还不如儒家教条管用,本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赤子之心,汪恒几天前在他的文集上写下了这么一条:长幼纠纷,罪在长者,贫富纠纷,罪在富者,上下纠纷,罪在上者。
虽说汪恒的处理方法一定程度靠在了弱势群体一边,但是他这样的行事作风从整个朝廷、社会的大局观来看,处理方法的正确与否还是有待商榷的。无可置疑的便是,汪恒的行事作风,为权势所不容。上任第二天,汪恒查到苏州府一位退休大学士的家族,有良田万亩,其中不乏霸占来的,就拿他们开刀,那家人也老老实实认罪了。
不过,汪恒并没有预想到,举国上下的读书人,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标榜自己,而如果让他们时时刻刻严于律己,无异于痴人说梦,文官这个群体也有自己的利益,他们不喜欢做事严肃到了一丝一毫的汪恒,这位巡抚为了调剂市场价格,竟然叫距离衙门不远的摆摊商贩,每天用秤称给他看,一斤大饼要卖几钱几分几厘。而且,在汪恒目前为止的十多年为官生涯,他从来没有吃过除却朝廷俸禄之外的一分钱,半个铜钱都没有。
他在淮安任知府时便声望巨大,老百姓口称青天,官场人人皆知一年几十两或者一百多两的俸禄,可以养活自己,却养不活一家人,还有各种应酬,各种打点,所以朝廷是默认了地方官额外加收苛捐杂税。但是汪恒依旧十多年如一日,除了俸禄,分文不取,当年进京赶考,汪大人是穿着草鞋、走走停停的风餐露宿,绝不住客栈而且只吃大饼的到了京城。那个时候他的廉洁就名噪天下,汪恒一直坚守着他心中那一份情操,他吃的菜,也是他自己在后院种的,他有济世安邦、救民于水火的理想,封建社会腐蚀堕落的官员生活,在他身上根本找不出来。
他有这般显赫的名声,自然成了大乾百姓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明星人物,朝廷没有把他束之高阁,嬴正题本一奏,皇上就准放了江苏巡抚。到了康靖四十七年春末,往日车水马龙的苏州城,那些鲜衣怒马的乡绅富豪是减轿夫的减轿夫、裁人的裁人、退土地的退土地,“积极”响应汪巡抚的廉洁政策。
除了这些,汪恒还有一道公文:规定十天之内,坚贞守节的寡妇,达到条件的,他会上书朝廷请建贞节牌坊,不想守节的寡妇、超出了法定婚龄的女人,必须嫁出去。所以,康靖四十七年的苏州城出现了令人津津乐道的一幕,有的父母为了嫁女,亲自到街上拦人抢人,抢到一个是一个,倘使俞禄看见了,或许会感叹,苏州的单身狗好幸福啊!
不出一月,汪巡抚把苏州府的小地主阶级差不多得罪了个遍,反击也来得快,江南道御史上奏参他,大致是说汪恒“吹毛求疵、小题大做”,以至于“良民不安”云云,江南道御史也知道,只能用这个借口,你要找汪恒同志的生活作风问题,是绝对找不出来的。
听到有人弹劾,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汪恒不以为意,继续用他的儒家思想进行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改革,传闻汪巡抚还要把他的改革方案推广到江苏全省,也不管两江总督的置喙,汪恒认为他的做法已经不断地接近了“大同社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